數日前,游戲工委發(fā)布了2015年中國游戲產業(yè)報告。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出版游戲約750款,其中移動游戲占370多款。這個數據證明國內大部分游戲都沒有進行審批,而這也導致了嚴重的市場混亂。
10000+手游中僅370多款審批,移動游戲審批率不到5%
報告中提到,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出版游戲約750款,其中客戶端游戲占11.2%,網頁游戲占32.8%,電視游戲占6.3%,移動游戲占49.7%。
從以上占比來看,移動游戲經過審批的游戲數量是最多的,但是上線的移動游戲數量相比其他平臺也是最多的。2015年所有移動游戲數量暫無準確數據,不過參考2014年的14000款,15年少說也在10000款以上。也就是說,移動游戲中僅有不到5%的游戲正常的經過審批。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耗時長
據悉,游戲上線一般需要經過文化部的備案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審批,文化部審批比較快,一般一個月左右可以完成。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審批耗時較長,需要4~6個月。
手游市場瞬息萬變,并且以短生命周期著稱,平均下來一款產品僅有2~3個月的壽命。如果按照正常的審批流程,最快也需要5個月才能完成,這么長的時間對于手游來說是致命的。
2、審批資料繁瑣
手游屬于文化產品,經過文化部備案是理所當然的,而之所以要經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主要是為了拿到“版號”,因為沒有版號是不允許開通充值收費的。
在業(yè)內人士提供的一份申報版號明細中,游戲陀螺發(fā)現,一款游戲如果要審批,除了游戲的基本資料之外,還需要提供各種經營證件,甚至包括2臺裝有SIM,至少充值200元的手機以及光盤刻錄等等。雖然稱不上極其繁瑣,但是整個下來也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不過審批通過率比較高,基本上正常提交審核的手游都能通過,不過期間發(fā)現不合格的地方會要求修改,一直改到通過為止。
3、手游數量多,監(jiān)管不過來
由于進入門檻低,手游從2012年以來開始以爆發(fā)式的速度增長,現在每年新出的手游多達10000款以上。如果每一款都按照以上流程,需要龐大的人力才能完成,而監(jiān)管人員有限,必定造成難以面面兼顧的結果。
4、沒有嚴格的懲罰機制
從法律角度來說,手游審批是強制性的,但是出于以上原因,雖然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每年都說要嚴打,但是一直做不起來,即便沒有審核的手游達到95%以上,但是卻幾乎沒有手游因為沒有審核而被懲罰或強制下架。沒有明確的懲罰機制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公司能省則省,大的上市公司才走正常流程
前文提到過,通過審核的游戲不到5%,而這些基本上都是大的上市公司所推出的手游。
對于小公司來說,既然不審核不會對游戲產生影響,那么當然能省則省。不過大的上市公司則不同,一般游戲公司上市后就幾乎沒有隱私了,各個方面都必須公開透明,因此,游戲上線必須走正常流程。
不過根據業(yè)內人士透露,大公司在游戲上線前就能拿到版號,測試期間不需要版號,只是如果被發(fā)現了也會被罰款。
對手游的影響:侵權、盜版產品橫行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簡稱國家版權局,主要負責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著作權管理。手游不經過這一層審批的間接后果就是導致侵權、盜版產品肆意橫行。
手游爆發(fā)后,市面上充斥著各種頂著各種IP的換皮作品,它們大多質量低下,但是由于套用了比較受歡迎的IP,因而可以出來洗一波用戶,由于成本低廉,即便不能大撈一筆也算得上滋潤。去年的一份數據報告中指出,某月上線的1100多款手游中,僅有5%為正版IP的產品,可見盜版現象的嚴重性。
不過隨著正版IP產品數量增加,版權意識增強,IP版權的盜版現象或許會在2016年進一步改善。而游戲審批如果沒有更加強制性的懲罰機制出臺,則很有可能繼續(xù)維持現狀,不過相關人士透露,2016年可能會加大相關監(jiān)管力度。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