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網更新了最新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其中的一個重磅消息便是將中國申報的“春節(jié)—中國人慶祝傳統(tǒng)新年的社會實踐”正式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消息一出,惦記了春節(jié)許久的韓國人率先坐不住了。在油管等國外社交平臺的相關話題下,你能看到諸多韓國網友的破防時刻。
像是痛恨聯(lián)合教科文組織的官員暗箱操作,與中國大搞“權錢交易”的。
也有人對中國人獨占春節(jié)的“霸道行徑”表示不滿,用道德綁架控訴中國大搞文化霸權的。
還有疑似找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guī)則漏洞,想要卡BUG曲線救國的。
而最為離譜的還是,面對“春節(jié)被搶”的逆風局面,部分韓媒特地找到了一個“中國網民反諷韓國偷感太重”的清奇角度,在報道里陰陽怪氣。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中國怎么那么壞!”
從前些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江陵端午祭,到近兩年朝、韓爭到頭破血流的“服飾習俗”,一直以來韓國與周邊鄰居的申遺大戰(zhàn)一直沒停過。為了所謂的民族和文化自信,韓國甚至不惜在歷史虛構和文化剽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雖說春節(jié)在如今并不是中國獨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但中國春節(jié)申遺成功還是為“春節(jié)先是中國之春節(jié),而后為世界之慶典”的說法提供了官方認證。畢竟無論從起源還是發(fā)揚的角度來講,它的根都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大地上。
中國最古老的節(jié)日
雖說現(xiàn)代人們口中的“春節(jié)”稱謂到民國初期才正式被沿用,但中國人過年的習俗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的三皇五帝時代。
《尚書·舜典》中有這樣的記載:“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詢于四岳,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這也意味著早在堯舜時期,古人就已經有了在新舊歲交替之際祭祀神明、以祈求來年豐收的行為,并且在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慶?;顒?。比如殷商時期會在每年歲末舉行“臘祭”,《詩經》里也描述了周人會在元日前后聚會喝酒的場面。
雖然在先秦時期,古人已經初步形成了在過年期間祭祀和慶祝豐收的習俗。但此時,“元日”還沒有成為一個固定的節(jié)日。主要還是由于歷法不同,各個時代“元日”的節(jié)點并不一致。
比如在夏朝時,人們將孟春當成正月,商則以臘月為正月,秦一統(tǒng)六國后又規(guī)定沿用顓頊歷,以夏歷十月為正月。直到漢武帝時期開始實施太初歷,正月初一才正式被定為歲首。
從魏晉南北朝起,由于社會經濟發(fā)生巨變,過年的性質也開始從祭祀活動逐漸向盛大的民間節(jié)日轉變。
古代歲末驅疫祈福的「大儺」儀式
就拿唐朝來說,春節(jié)被政府正式確立為法定假日,官府休假七日。而在民間,完全是一幅闔家團聚,設宴歡慶的熱鬧景象。像是白居易就曾以“弟妹妻孥小侄甥,嬌癡弄我助歡情”描述自家過年時的家庭聚會。
相比前面的隋唐,兩宋期間春節(jié)的習俗更加多元,在形式上也更加隨意,更貼近百姓的生活。除了官老爺們盛大的朝會儀式外,經濟上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壯大,也讓民間的慶?;顒痈鼮樨S富多彩。
北宋的春節(jié)用一句話來形容便是“自冬至而始,以元宵為終”。進入臘月后,百姓就已經開始籌備年貨?!段淞峙f事》就記錄了過年期間開封城街頭熱鬧景象:商鋪“竟售錦裝、新歷、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鐘馗、狻猊、虎頭,及金彩縷花、春帖幡勝”。
春聯(lián)的前身——桃符
而《東京夢華錄》也記載北宋每逢“正月一日年節(jié),開封府放關撲三日”,路邊“皆結彩棚、鋪陳冠梳”,“間列舞場歌館,車馬交馳”。皇家也會在元日和元宵節(jié)前后向公眾開放御街,天子與民同樂。百姓們“不論貧富,游玩琳宮,竟日不絕。家家飲宴,笑語喧嘩”(出自《夢梁錄》)。
除了節(jié)日氛圍濃厚外,兩宋年間的許多習俗都深刻影響著后世,并歷經明清,流傳至今。民間諸如祭灶君、貼對聯(lián)、除夕守歲、拜神等一系列流程與現(xiàn)代人的慶祝方式并無不同。
經過千年的傳承,春節(jié)已經是每個中國人刻在DNA里的記憶。尤其是在今年,作為首個“世界非遺版”的春節(jié),蛇年春節(jié)又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然而在進入物質和精神生活更加發(fā)達的現(xiàn)代后,人們卻在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究其根本還是舊時烘托節(jié)日氛圍和傳統(tǒng)習俗已經慢慢淡出了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或者說,因為時間、工作等一系列原因,許多人壓根沒機會去感受過年時濃烈的節(jié)日氛圍。
恰巧,《逆水寒手游》的新春版本為玩家?guī)砹艘粓觥百惒┐汗?jié)”,讓遠離節(jié)日氛圍的玩家“穿越”到北宋,親自去體會中國古代最為濃郁的年味。
賽博春節(jié)
對于許多MMO玩家而言,《逆水寒手游》的春節(jié)版本可能是他們在網游里所見過最特殊的一個版本。
原因無他,為了營造過年的氛圍,《逆水寒手游》的春節(jié)慶典并沒有用無休止的玩法活動將玩家的游戲時間安排得明明白白,而是選擇了一個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將宋朝元日諸多的習俗搬進游戲里,強化玩家的視聽體驗,以此呈現(xiàn)節(jié)日的氛圍。
為此,雷火幾乎在游戲內復刻了北宋時期人們在過年期間的生活,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比如去年的甲辰年春節(jié),《逆水寒手游》將汴京城、藥王谷、桃溪村等游戲內的“知名景點”都換上了春節(jié)限定皮膚。玩家登錄游戲便發(fā)現(xiàn)汴京城已經被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氛圍所籠罩,街道上不僅舞獅巡游、熱鬧非凡,還有打春牛、舞火龍等充滿濃厚古典味道的風俗表演。
除了琳瑯滿目的汴京外,藥王谷的除夕晚宴、謫仙島的煙花盛會,都給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今年,春節(jié)慶典也迎來了全方位升級的2.0版本。這回不單是汴京城、杭州城依舊張燈結彩、燈火流明,更多經典的新春民俗活動也隨著春節(jié)的腳步來到了大宋江湖之中。
例如去年已經露面的傳統(tǒng)新春民俗魚燈會、舞獅巡游和打春牛再度返場,為節(jié)日增添一分喜慶的氛圍。除此之外,汴京虹橋旁也上演了更為豪華的煙花表演。而另一項民間傳統(tǒng)習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也被搬進了游戲,玩家亦能在游戲中感受絢爛無比的火樹銀花。
在欣賞之余,玩家也能在游戲內親身體驗部分民俗活動,并與之進行一些簡單的互動玩法,比如跟隨舞獅撿到春節(jié)福袋、親自上手貼年畫、迎門神,亦或是近距離體驗打鐵花。
可以看出,無論是將傳統(tǒng)習俗還原至游戲內,還是為民俗活動專門設計互動玩法,《逆水寒手游》都旨在以“全景式還原古人在春節(jié)期間生活”的方式來為玩家?guī)砀映两挠螒蝮w驗。
更何況,《逆水寒手游》新春版本中的民俗活動并非只是套了一層可有可無的殼子,而是真正融入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魂。當中的每一項活動其實都大有來頭,凝結著。比如玩家貼在窗上的年畫正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柳青木版年畫,而街頭活靈活現(xiàn)的醒獅也是由“世界獅王”“中國非物質文化醒獅傳承人”葉仲銘親自參與并指導動捕的。
其實從《逆水寒》端游時代開始,雷火就一直十分擅長將歷史、民俗等傳統(tǒng)文化以一種更為現(xiàn)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無論是端游里的虛擬劇場“梨韻閣”,還是如今還原北宋春節(jié)習俗的新春盛典,都是通過借助游戲玩法、視聽體驗等電子游戲本身的樂趣來宣揚傳統(tǒng)文化的新嘗試。
除了上述內容外,新春版本還有一項重量級的聯(lián)動:游戲與甘肅省博物館一同將國寶“馬踏飛燕”復刻到游戲當中。
相較于一味地強調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逆水寒手游》的方式更像是以其過硬的游戲內容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玩家。
項目組不僅著眼于傳統(tǒng)文化為產品帶來的長遠影響,更思考了其背后承載的文化使命。在此基礎上,游戲將傳統(tǒng)文化與游戲內容相結合,在保障高質量的內容體驗的同時,也通過更為柔和的方式讓玩家去領略傳統(tǒng)文化魅力。也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打動玩家。
當然,春節(jié)版本作為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版本之一,《逆水寒手游》也為玩家準備了充足的玩法內容,諸多與春節(jié)盛典相伴的活動也將陸續(xù)上線。包含新流派、新副本、新劇情、新活動、新模式等多種內容玩法,主打一個量大管飽。
既能遠程輸出、又可輔助隊友的新流派【潮光】也在新春版本正式上線
既然是春節(jié),那么自然也離不開超豪華的春節(jié)福利。今年,《逆水寒手游》依舊帶來史無前例的重磅福利,而其中連續(xù)28天,玩家每天上線都有福利領取。玩家只需完成簡單小任務便能獲取包含288元自選時裝、新春服飾、限定坐騎、寵物等一系列重磅獎勵。
結語
如今,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證明了電子游戲與電影、動畫等藝術形式一樣,也能成為優(yōu)秀的傳播媒介和文化載體。而從文化自信與傳承的層面來說,讓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并非只是刻板的記錄與遵守,而是要鐫刻時代的記憶,融入更適合當代人的元素來打響“傳統(tǒng)文化保衛(wèi)戰(zhàn)”。
全部評論